阅读

37-西方法律思想史

徐爱国著,2025年版

《西方法律思想史》是徐爱国教授的代表作,系统梳理了西方从古希腊到现代的法律思想演进脉络,以思想史与社会史交融的视角,展现法律观念如何回应不同时代的秩序需求,是中国学界研究西方法律传统的重要入门著作。 全书以“问题意识”为线索,突破按时间罗列思想家的传统模式,聚焦三大核心议题: - **法律与正义的关系**:从柏拉图“正义即各司其职”的理想国构想,到亚里士多德“法治优于人治”的实践理性,再到罗尔斯“作为公平的正义”的现代阐释,呈现正义观念从自然法向实证主义、功利主义的演变; - **国家与法律的边界**:分析霍布斯“利维坦”的绝对主权与法律命令说、洛克“有限政府”的分权理论、孟德斯鸠“三权分立”对权力制衡的设计,揭示法律如何塑造国家形态; - **权利与自由的张力**:通过密尔《论自由》的“伤害原则”、康德“人是目的而非手段”的道德律,探讨个人权利在法律框架内的边界与保障。 徐爱国在叙述中注重**思想与社会语境的关联**:例如,指出中世纪托马斯·阿奎那的自然法理论,实质是调和宗教神权与世俗王权的产物;分析黑格尔“法哲学”时,强调其对普鲁士君主制的辩护与工业革命后社会秩序的回应。这种历史化解读,避免了将思想抽象化的倾向。 书中还特别关注**理论争议的当代回响**:如奥斯丁的实证主义与哈特的“最低限度自然法”之争,为现代法律“合法性与合道德性”的讨论提供源头;马克思对“法律是统治阶级工具”的批判,与批判法学派的解构理论形成跨时代对话。 作为面向中国读者的著作,徐爱国在结语中反思西方法律思想对中国法治建设的启示,既肯定其对权利保障、权力制衡的贡献,也指出其与本土语境的差异。该书以清晰的逻辑、兼具学术性与可读性的叙述,成为理解西方法律传统的经典入门读物,为法律学习者提供了把握思想演进脉络的分析框架。

Github | Docker | Proje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