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是卢梭政治哲学的重要著作,1755年出版,是对法国第戎科学院征文题“人类不平等的起源是什么?人类不平等是否为自然法所认可?”的回应。该书颠覆了当时流行的自然状态理论,为现代社会契约论奠定了思想基础。 卢梭在书中将人类发展分为“自然状态”与“文明社会”两个阶段。他笔下的自然状态并非霍布斯式的“一切人对一切人的战争”,而是充满和平与自由的黄金时代:原始人独居而无害,仅凭本能生存,没有私有财产,也无善恶、贵贱之分,平等是自然的常态。 人类不平等的起源被追溯至“私有制的出现”。卢梭认为,当第一个人圈占土地并宣称“这是我的”,而他人愚蠢地信以为真时,不平等便随之产生。私有制催生了贫富分化,进而引发竞争、虚荣与嫉妒,迫使人们建立法律以保护私有财产,而法律最终固化了不平等——强者通过制度合法掠夺,弱者则被纳入被统治秩序。 书中进一步将不平等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私有制带来的贫富差距;第二阶段是国家建立后形成的强弱对立;第三阶段是专制权力的确立,此时统治者沦为暴君,被统治者失去所有自由,不平等达到顶峰。卢梭指出,这种不平等是“人为的”,违背了自然法的精神。 该书的深刻之处在于揭示了文明进步与道德堕落的悖论:人类在走向文明的过程中,虽获得知识与技术,却丧失了自然的善良与自由。这种批判不仅动摇了当时贵族特权的理论基础,更启发了后来的平等主义思潮,对法国大革命及现代社会正义理论产生了深远影响。 卢梭以雄辩的逻辑证明:不平等并非自然所赐,而是社会建构的产物,这一思想至今仍为反思现代社会的贫富差距提供着重要的理论资源。
get_app
下载
email
推送至Kind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