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05-浮生取义

吴飞著,2025年版    [文件格式: PDF - 11MB]

《浮生取义》是人类学家吴飞基于华北某县自杀现象的田野调查写成的社会人类学著作,以“过日子”为核心框架,剖析了中国乡村社会的伦理秩序与个体困境。 书中聚焦20世纪90年代至21世纪初的华北乡村,通过数十个自杀案例的深度访谈,揭示自杀行为背后的社会逻辑。吴飞指出,乡村社会的“过日子”不仅是物质层面的生存,更是围绕家庭伦理构建的意义系统——个体通过婚姻、生育、代际传承实现生命的延续与价值,而自杀往往源于这一系统的断裂。 例如,家庭矛盾中的自杀常与“脸面”“公道”相关:媳妇因婆媳冲突自尽,可能是为证明自身清白以惩罚对方;老人自杀则可能因子女不孝,以生命最后的重量维护伦理尊严。这些行为并非单纯的心理问题,而是个体在伦理秩序失衡时的极端反抗或控诉。 吴飞将自杀现象与“礼”的崩溃相联系,指出转型期乡村传统伦理松动,新的价值体系尚未确立,个体在新旧观念的撕扯中失去意义锚点。书中既批判了传统伦理对个体的压抑,也反思了现代性冲击下意义真空带来的困境。 《浮生取义》突破了将自杀简单归因于心理或社会压力的惯性思维,以“伦理自杀”视角重审中国乡村的精神世界,为理解转型期中国社会的深层矛盾提供了独特路径。

Github | Docker | Project